公鏈是什麼?如何分析公鏈有無潛力?

公鏈

大致上來說,能依據資料的存取權限將鏈分為三個型態:公鏈、私鏈、聯盟鏈。(參考文章:三種區塊鏈:公鏈、私有鏈和聯盟鏈差在哪?

公鍊是最具區塊鏈特色的發明,最早公鏈的概念是2008年由署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其論文《比特幣:對等網絡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被提到,隨著隔年2009年1月的創世區塊誕生後,時至今日,不管是已開發或是開發中的公鏈已不勝其數,每一條公鏈都有自己主打的特色以及欲解決的痛點,獨特的生態系統吸引了投資人的資金,但大部分的公鏈,卻還是保留著老大哥比特幣的特色,像是:公開式帳本、去中心化節點、不可篡改性。

而許多幣圈小白也常會誤解的是:幣圈不是所有的幣,皆可用coin來稱呼。其實,coin指的是原生代幣,指的就像是比特鏈Bitcoin上的比特幣$BTC、卡爾達諾鏈Cardano上的艾達幣$ADA,而其他DAPP使用的代幣稱作代幣(token),例如:時下正火的鏈遊Axie Infinity,所推出的$AXS和$SLP即是代幣(token)的一種。

怎麼分析公鏈有無潛力?

就像投資人在研究一檔股票的基本面時,常常會考慮公司的不同面向,可能是公司的債務比例、毛利率、產業分析等。以下四個面向,是筆者個人認為在分析一項公鏈本身價值時,可以考量進去的因素,分別是:解決痛點、生態DApp數量、社群經營、安全性。

1、解決痛點:

這裡指的痛點可以是其他公鏈的缺點,也可以是現實世界裡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能透過這項公鏈的技術,得到有效改善。例如:許多新型公鏈捨棄比特鏈、以太鏈的POW機制,選擇了POS或是其他能提升TPS(每秒交易吞吐量Transaction Per Second)的方式,改善公鏈的擁堵情形。這點也是展現公鏈本身價值的重要因素,但也是最難觀察的。畢竟,沒有一條公鏈的項目方會承認自己的不好,向大眾展現的往往是美好的藍圖和願景,能不能做到白皮書裡寫的技術含量,以解決現有問題,才是投資人要睜大眼睛看清楚的。


2、生態DApp數量:

指的是開發者是否樂意在此公鏈上開發,撇除某些能支持跨鏈的應用,有許多DApp(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只能在特定鏈種上使用,例如:PancakeSwap為幣安智能鏈上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在與錢包連線時,就只能選擇支援BSC幣安智能鏈的錢包,而PancakeSwap可愛又一目了然的UI介面,且具備眾多的流動池交易對,成功留住BSC的使用者,儼然成為DApp和生態系相輔相成的最佳範例。一個公鏈的生態如果能吸引越多的開發者進入,所開發出的應用便能讓更多人使用,基於使用者付費的原則,對於原生代幣(coin)的需求量也會更大,如此一來,幣價根據經濟學的供需法則,只會越來越高。

“供需法則:當商品供給不變或供給增加速度不及需求增加的速度時,需求者將會願意出更高的價格購買該商品,進而造成需求量和價格的推升。”


3、社群經營:

在這個變化迅速的幣圈世界裡,除了成熟項目以外,投資早期的公鏈項目,筆者認為觀察社群活動是很重要的一環。由於大部分公鏈都還不是完全體,項目的開發者們都還在奮鬥,定期觀察項目進度是否符合當初項目方所訂定的road map進度顯得頗為重要。一個項目方若是將重大更新一延再延,遲遲無法兌現當初承諾,投資人便會失去信心,進而撤回投入的資金。這也是為什麼社群經營很重要,可以關注項目方的twitter、telegram、discord等社群最新消息,項目方有義務向投資人回答心中的疑問,時不時上來更新項目發展,是一個良好項目方應該要做到的。


4、安全性:

這是最為重要的一個面向,之所以TPS極少的以太鍊和比特鏈能存活至今,一個不可撼動的事實是其超高的安全性,由於開發時間較早,且有眾多工程師參與,有許多會嚴重影響生態安全的程式漏洞早已被發現。許多新興公鏈,打著超高交易速度的名號,試圖攻占公鏈市場,卻由於安全問題頻傳,很難維持住使用者的信心。公鏈生態發展至今不過十年內的事情,能參考的先例少之又少,許多程式開發者在開發項目時,也是處於「邊走邊看邊學習」的想法在努力,常常許多程式漏洞需要社群或者白帽駭客共同發現,才能遏止安全性意外的發生。但相信有許多投資者,沒有城市編程的能力,無法檢查程式漏洞,因此我們只能隨時關注社群的新聞,但也要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做到資訊識讀,而非不理性的恐慌拋售。

資料來源:wwsww.c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