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將比特幣添加到投資組合中是明智的?

比特幣

編者語:《經濟學人》於近期發布文章《Why it is wise to add bitcoin to an investment portfolio》(為什麼將比特幣添加到投資組合中是明智的)。該文章中提到,比特幣與傳統市場的低相關性使其成為投資組合多元化的潛在優質來源。這篇文章引述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哈里·馬科維茨 (Harry Markowitz) 在《金融雜誌》(Journal of Finance) 發表論文中的一句話,該論文表達了「重要的不一定是資產本身的風險,而是它對於整個投資組合價值波動性的貢獻」這一觀點,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基礎。

以下為原文:

「多元化既是可觀察的又是明智的,一定要拒絕非多元化的行為準則,不論是做假設,還是把它當作格言警句。」

這句話摘自經濟學家哈里·馬科維茨 (Harry Markowitz) 於 1952 年發表在《金融雜誌》(Journal of Finance) 上一篇名為《資產選擇:有效的多樣化》的論文中。該論文幫助他在 1990 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也為「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奠定了基礎。

在該文中,哈里·馬科維茨首次應用資產組合報酬的均值和方差這兩個數學概念,從數學上明確地定義了投資者偏好。第一次將邊際分析原理運用於資產組合的分析研究。這一研究成果主要用來幫助家庭和公司如何合理運用、組合其資金,以在風險一定時取得最大收益。

該理論認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應該相對於他們所承擔的風險(回報的波動性)最大化他的回報。自然而然,具有可靠高回報的資產應該在明智的投資組合中佔有重要地位。但馬科維茨先生的過人之處在於,其揭示了多元化可在不犧牲回報的情況下降低風險波動性這一理論。如果用一句俗語來表達這個金融理念,那就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鑑於加密貨幣價值經常性的暴跌和拉升,尋求沒有波動性的高回報投資者可能不會被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所吸引。但馬科維茨先生的見解是,對於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一定是資產本身的風險,而是它對於整個投資組合價值波動性的貢獻——這主要是其中所有資產之間相關性的問題。持有兩種弱相關或不相關的資產的投資者可能會有更直接的感受,在其中一個資產的價值暴跌時,另一個可能並沒有什麼波動。

考慮到一個明智投資者可能持有的資產組合會包括:不同地區的股票、債券、不動產基金,以及個別一種類的貴金屬(比如黃金),收益最高的資產「股票和房地產」往往同時朝著同一個方向移動。股票和債券之間的相關性卻很弱(過去十年約為 0.2-0.3)。但債券在回報方面也要低得多,投資者可以通過增加債券來降低波動性,但這樣做也往往會導致整體回報變低。

這就是比特幣的優勢所在。加密貨幣的波動性可能會很大,但是在其短暫的生命週期內,加密貨幣的平均回報也很高。重要的是,加密貨幣的波動往往是獨立於其他資產的,自 2018 年以來,比特幣與世界上所有股票之間的相關性一直在 0.2-0.3 之間,而如果你向前倒更長時間,這個相關性甚至更弱。比特幣與房地產和債券的相關性同樣很弱,這使得比特幣成為投資組合多元化的極好潛在來源。

這或許可以解釋比特幣對一些大投資者的吸引力。對沖基金經理 Paul Tudor Jones 曾表示,他的目標是自己持有的投資組合的 5% 是比特幣。作為高度多元化投資組合的一部分,這種分配看起來很合理。在過去十年 Buttonwood 的四次測試中,最佳投資組合中都包括 1-5% 的比特幣,這不僅僅是因為加密貨幣的暴漲,即使是在比特幣波動很大的時候,比如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12 月比特幣急劇下跌時,1% 是比特幣的投資組合仍然表現出更好的風險回報比。

當然,並非所有關於選擇哪些資產的計算都是直截了當的。許多投資者不僅尋求做好投資,還致力於做到環境友好,他們認為比特幣並不環保。此外,要選擇投資組合,投資者需要收集這些資產預期走勢的相關信息。預期回報和未來波動通常通過觀察資產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但是對於加密貨幣,這種方法有明顯的缺陷,因為過去的表現並不總能表明未來的回報,更不要說加密貨幣的歷史非常短了。

儘管 Markowitz 闡述了投資者應該如何優化資產選擇,但他寫道,「我們還沒有考慮第一階段:相關信念的形成。」投資股票的回報是那家公司利潤的一部分,投資債券的回報則是加上信用風險的無風險利率。而對於比特幣來說,除了投機之外,我們尚不清楚是什麼帶來了比特幣的回報,我們甚至有理由相信比特幣未來可能不會產生任何回報。許多投資者對比特幣抱有強烈的哲學信念——它要么是救贖,要么是詛咒,但無論是救贖還是詛咒,都不能成為這些投資者 1% 的資產。

資料來源:jinse.co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