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比特幣挖礦」可能會造成能源危機?

為什麼「比特幣挖礦」可能會造成能源危機?

比特幣是最早出現在市面上的去中心化加密貨幣,也是目前市面上知名度、市場總值最高的虛擬貨幣。它使用分散式帳本的「區塊鏈」技術,確保了任何人、機構、或政府都不可能操控比特幣的貨幣總量,或製造通貨膨脹。

隨著比特幣幣值的飆升,越來越多人開始投入「挖礦」的行列。為了獲得新發行的比特幣,成員需要透過電腦裝置解答數學難題,此過程猶如開採礦物,故稱為「挖礦」。而進行挖礦工作的比特幣探勘者則被稱為「礦工」。而近些日子以來,為節省能源而刻意建置的硬體設備逐漸成為了挖礦獲利的關鍵要素。


加密貨幣網站Digiconomics報告指出,2017年,開挖比特幣一年的能源消耗量高達四吉瓦(109瓦特)。這和保加利亞的年用電量相當,且大約等於數位服務設備電力需求的百分之一,或是全球每年電力需求的千分之一。但這個數值可能還低估了比特幣的耗電量,因為這只單純計算了「挖礦」時的能源耗損,而忽略了用於更新挖礦所需硬體設備的能源消耗。


隨著挖礦活動逐漸增多,先前對於比特幣將消耗全球能源的疑慮便顯得相當有遠見。雖然我們難以確切估算有多少能源被消耗、每一單位能源成本是多少,以及能源之供給來源是否能恢復等問題;但不論以哪種方式衡量,我們都會發現所耗費的能源相當龐大。而當我們將其數據化並加以比對時,比特幣之所以高耗能的原因並沒有得到合適的解釋,因為我們無法得知是否所有能源都有物盡其用。


比特幣和其他貨幣相比,還是耗能?

如果要更精確的探討比特幣所帶來的影響,我們還必須比較、評估其他電腦使用的能源消耗、採礦所帶來的價值,還有可替代的能源方案等議題。

然而,比特幣的支持者會辯解說使用數位挖礦發行正是密碼貨幣與眾不同的原因,而能源耗損是無法全然避免的代價。不同於其他貨幣類型,比特幣沒有特定的貨幣認證機關,也不像其他的金融仲介公司,受制於特定的企業機構。因此沒有人為操控、通貨膨脹的疑慮。

毫無疑問的,比特幣對能源的大量消耗會是現今面臨暖化、能源危機的全球一項沉重的負擔。


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現階段估計擁有一百萬比特幣,而整個比特幣網路系統至今已提供了所有礦工們超過三千一百億美元的收益。就締造財富層面而言,數位貨幣的實驗似乎是大獲成功。但這樣的成功也如同一把雙面刃,因為這也同時吸引了大公司的注意,目前數量少於五家的少數公司掌控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礦工(大幅損害比特幣去核心化的宗旨),而其能源消耗所引發的環境影響也是有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資料來源:panx.asia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