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鏈是什麼?跨鏈的三種模式

跨鏈

有人說,今年是“跨鏈元年”。此言不為過,以PolkadotCosmos 為代表的跨鏈項目,在今年出盡了風頭。

對許多區塊鏈愛好者來說,跨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什麼是跨鏈?跨鍊是如何實現的?側鍊和中繼鏈這些是什麼意思呢?

今天,白話區塊鏈就來解釋一下這些看似非常深奧的名詞。

01 什麼是跨鏈?

區塊鏈之間互通性的問題一直限制了區塊鏈的應用空間,而跨鏈機制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將原本不同的、獨立的區塊鏈上的信息、價值進行交換和流通。如果把公鏈當成一個個區塊鏈島嶼,那麼跨鏈就是連接這些島嶼之間的橋樑。

2016 年,BTCRelay 基於中繼跨鏈方案,實現了比特幣到以太坊的單向跨鏈連通。同年,V 神的《Chain Interoperability》論文提出了四種跨鏈技術。目前,市面上專注跨鏈的區塊鏈項目有Polkadot、Cosmos 等等。


02 跨鍊是如何實現的?

兩條鍊是相互獨立的系統,發起跨鏈交易的時候,如何才能完成對另一條鏈的交易確認呢?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中間人”的角色,承擔兩條鏈的信息交互。

根據“交易如何確認”,“在哪確認”,以及“由誰來確認”等不同的方案,我們將該過程概括為三種實現方式,即:公證人模式(Notary Schemes)、側鏈/中繼(Sidechains/Relays)和哈希鎖定(Hash-Locking)。


03 細說三種跨鏈模式

1、公證人模式(Notary Schemes)

公證人模式是最簡單的模式,這時候的“中間人”同時也是“公證人”,並將成為可信第三方。

公證人不斷地進行數據收集,還進行交易確認和驗證。即假設A 和B 是不能進行互相信任的,那就引入A 和B 都能夠共同信任的第三方充當公證人作為中介。這樣的話,A 和B 就間接可以互相信任。

公證人模式又分為中心化/單簽名公證人機制,多重簽名公證人機制,分佈式簽名公證人機制。

2、側鏈/中繼(Sidechains/Relays)

中繼更為靈活,“中間人”僅僅充當數據收集者的角色,目標鏈收到發送鏈數據後由接收鏈自行驗證,完成交易確認的工作。自行驗證的方式依據系統結構不同而不同,例如BTC-Relay 依賴於SPV 證明,Cosmos 還依靠驗證節點簽名數量等。

如果在鏈A 和鏈B 之間存在第三方數據結構C,C 是A 和B 的中繼,如果C 本身也是區塊鏈結構,通常稱為Relay Chain。順便提一下,Cosmos 和Polkadot 都是運用中繼技術。

側鍊是以錨定某種原鏈上的代幣為基礎的新型區塊鏈。比如,以太坊可以成為比特幣的側鏈,比特幣作為以太坊的主鏈。但是主鏈不知道側鏈的存在,側鏈知道主鏈的存在,即側鏈能讀懂主鏈。BTCRelay 就是試圖允許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安全地驗證比特幣的交易,而不需要任何中間機構。

V 神並沒有嚴格區分Relay 和側鏈。不過從形式看,Relay 是一種方式,側鍊是一種結果。側鍊錶達的是兩條鏈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特指某種跨鏈技術或方案。

3、哈希鎖定(Hash-Locking)

閃電網絡的底層技術就是哈希鎖定,其基本原理如下:

A 和B 可以達成協議,協將鎖定A 的1BTC,在時刻T 到來之前(T 以未來的某個區塊鏈高度表述),如果B 能夠向A 出示一個適當的R,使得R 的哈希值等於事先約定的值H(R),B 就能獲得這1BTC;如果直到時刻T 過去了,B 仍然未能提供一個正確的R,這BTC 將自動解凍並歸還A。這個過程產生隨機數和驗證隨機數的過程。


04 小結

通過跨鏈技術,區塊鏈能在不同公鏈之間自由通信,這給區塊鏈帶來了全新的期待。雖然目前跨鏈還存在許多技術難題,但假以時日,跨鏈技術一定會給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帶來切實的幫助。

資料來源:hellobtc.co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