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AR幣(NEAR協議)是什麼?多家機構投資,被稱為以太坊最強挑戰者

near

什麼是NEAR protocol(NEAR 協議)?

NEAR協議是一個開源的去中心化的PoS公鏈平台,該協議採用了分片技術,對開發者十分友好。另一方面,NEAR也是一個由社區驅動的雲平台。從技術上來說,NEAR協議具有高擴展性、低開發成本的優勢。NEAR平台同樣也支持一大批工具,從瀏覽器、錢包應用以及其他通用性組件,這可以幫助開發者輕鬆可快速的構建應用程序。

NEAR協議不由任何法定實體控制,而是由一群極客構成的組織負責維護,NEAR團隊有來自編程大賽的獲獎冠軍,也有來自多年在加密貨幣行業從業的金融人士。

需要澄清一點是,NEAR協議採用的是分片技術,但不是以太坊側鏈,而是一條獨立PoS公鏈,有自己的共識機制,原生的代幣格式,NEAR可以視為以太坊的競爭者。


NEAR協議分片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比特幣中的每一個節點均需運行全部的代碼,隨著區塊鏈的增長,代碼也日漸增大,這實際上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NEAR協議採用了一個分片技術,將區塊鍊網絡進行分割,這樣許多節點可以同時進行計算,從而提高效率。

以太坊2.0儘管同樣提出了分片技術,但對硬件要求十分高昂,而且至少需要質押32枚ETH才可以運行一個節點。而在NEAR協議中,NEAR允許足夠小的節點在雲上進行運行,門檻低意味著去中心化程度高。

以太坊的分片技術具有多條區塊鏈,與以太坊不同,NEAR 協議是單條區塊鏈。簡單來說,以太坊分片是將賬本分開,不同節點管理一部分,從而不需要每個人都全部存儲;Near分片是在同一個賬本塊裡,之後進行細分,整個賬本塊保持不變。

NEAR協議像傳統的區塊鏈一樣,每個區塊都包含所有分片的所有交易,但是此數據並不存在於單個物理區塊中;因此,每個節點不用存儲所有數據。相反,驗證人僅存儲其特定分片的交易,而且該區塊中所有交易的列表是物理的存儲在該網絡的各驗證人的「chunk」中。這一模式可以在不犧牲高吞吐量的同時,確保NEAR 不會在跨分片交易中出現雙花。「chunk」設計和資源的不斷重新分配,使NEAR 可以實現更高效的跨分片通信。


NEAR 有三個核心的技術亮點:

  • 動態分片是其中之一,隨著用量的增加,該技術可根據需求靈活提供擴容能力,同時不需要開發者發布一個新的區塊鏈,轉移合約等
  • 賬戶模型– 秘鑰對用戶是隱藏的,一些新的用例也將因此而湧現出來:元交易、使用其他加密貨幣支付以及NEAR Drop 功能。借助該功能,甚至可以給還沒有錢包的用戶轉移資產。眾所周知,以太坊比特幣等公鏈中,用戶需要保存好私鑰才能擁有賬戶。而NEAR Protocol 不需要用戶記住公鑰私鑰,只需要熟悉用戶名即可使用。並且在NEAR上的Dapp一切手續費將由開發者承擔,給予用戶完美的體驗感。但用戶使用Dapp的時候,甚至不用去理解那些深奧的區塊鏈知識,這也是未來的趨勢,簡單化和大眾化。
  • 無需信任的以太坊橋– 連接以太坊和NEAR 的紐帶,任何ERC-20 資產或非同質化通證(NFTs)都可通過該工具在兩條鏈之間轉移;此外,NEAR 還可利用該工具調用以太坊合約。

從技術角度而言,NEAR Protocol大大降低了開發者的准入門檻,NEAR兼容Rust, Solidity, Type三種語言,並且與跨鏈Polkadot的合約完美兼容,這也更有利於未來更多Web3項目的發展與結合。

NEAR的共識機制是一種基於DAG的共識算法,即所謂的“Thresholded Proof of Stake”。Thresholded Proof of Stake與POS的算法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通過Stake Token換取網絡獎勵的能力,而另一方面,Thresholded Proof of Stake在系統破壞方面應該更安全。在TPoS中,沒有可以惡意操作的leader節點,目擊者被詳細地從所有碎片中旋轉出來。此外,想要充當見證人witnesses的參與者需要鎖定一定數量的代幣,一旦參與者有惡意行為,質押的代幣將被扣除。

由於採用了獨特的設計,NEAR網絡的TPS約為1000,但目前節點數量偏少,僅為162個。


NEAR幣與投資機構

根據官網公開信息,NEAR協議共有24家投資機構,其中不乏a16資本、Coinbase、百度風投等知名機構。

NEAR主網於2020年4月上線,由於節點數偏少,一直基於權威證明運行。9月底,基金會將控制權移交到其他節點運營商手中,實現了真正的去中心化治理。


NEAR幣的主要作用有幾個:

NEAR是NEAR協議的原生通證,第一個作用是保障網絡安全。由於運行節點需要質押NEAR代幣,一旦節點作惡便可對其進行懲罰,這種機制可以有效保障網絡安全。

交易媒介。用戶在NEAR交易時需要使用NEAR作為交易媒介。

用於網絡治理投票,以決定網絡資源的分配方式以及協議未來的技術方向。

NEAR幣初始供應量為10億枚。每年發行5%的額外供應以作為出塊獎勵,其中90%分配給驗證者(總計4.5%),而10%分配給協議儲備金池(總計0.5%)。30%的交易費用作為與交易交互的合約的回扣支付,其餘70%被銷毀。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NEAR代幣的發行量不是簡單的通脹,而是一種動態機制,即當交易規模到達一定程度後,NEAR幣將會進入通縮階段。


Near Protocol 團隊

Near Protocol團隊核心成員擁有足夠的開發經驗與參賽經驗,並且也擁有大型企業如Google,Facebook等工作經驗。

Alexander Skidanov:合夥人,ICPC金牌(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前微軟MemSQL (Uber 所採用的分佈式框架)項目主管。

Illia Polosukhin:NEAR Protocol聯合創始人,2008年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CPC)決賽選手,是Google TensorFlow人工智能開源項目的主要代碼貢獻者,製作了機器學習領域上千個團隊使用的編程工具。曾任Google深度學習小組項目主管,帶隊負責核心搜索算法業務近10年。


NEAR在技術方面具有較大的創新,另外通證機制設計也讓人眼前一亮,加之較強的團隊實力與知名風投背景,NEAR的表現值得期待。


NEAR幣可以在哪裡購買?

1. 可以在幣安Binance交易所購買(世界第一大交易所)

2. 可以在FTX交易所購買(世界第四大交易所)

資料來源:sohu.com

留言